[求助]关于雨的离别诗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6 18:06:40
求助啊!帮找下有关于雨的离别诗啊!3Q!

1.谢亭送别 许浑
劳歌一曲解行舟,红叶青山水急流。
日暮酒醒人已远,满天风雨下西楼。
2.送魏二 王昌龄
醉别江楼桔柚香,江风引雨入船凉。
忆君遥在潇湘上,愁听清猿梦里长。
3.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
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
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

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
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
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

丙戌年送杨焕平别江南

君欲归齐鲁,闻言不得语;

一杯送行泪,千里相思雨。

还乡须登山,髻头插茱萸。

回首江南望,一片杨柳绿。

在我国古代,很少有诗人不听雨的,有的诗人还似乎一辈子都在听雨。蒋捷的《虞美人·听雨》是个概括:“少年听雨歌楼上,红烛昏罗帐。壮年听雨客舟中,江阔云低,断雁叫西风。而今听雨僧庐下,鬓也星星也。悲欢离合总无情,一任阶前,点滴到天明。”这词的下片有点蹊跷,说是老年听雨,已不关情——不关情处不关心,甚至连滂沱大雨都不会去听或者充耳不闻。韦庄写垂老还听雨,就因为有难以排遣的寂寞:“庭前茅草绿于袍,堂上诗人欲二毛,多病不禁秋寂寞,雨风松竹暮骚骚”(《语松竹》)。
古代诗人听雨也一定很专注,否则怎么会一听就是一整夜:“连云接塞添迢递,酒幕侵灯送寂寥。一夜不眠孤客耳,主人窗外有芭蕉”(杜牧《雨》)。甚至与怨妇同情,也很容易推想那彻夜的辗转反侧:“玉炉烟,红烛泪,偏对画堂秋思。眉翠薄,鬓云残,夜长衾枕寒。梧桐树,三更雨,不道离情最苦。一叶叶,一声声,空阶滴到明”(冯延巳《更漏子》)。“听雨”有时也成了诗人彼此倾诉和同情的话题。李商隐曾对朋友倾诉:“竹坞无尘水槛清,相思迢递隔重城。秋阴不散霜飞晚,留得枯荷听雨声”(《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》)。李端的《听夜雨寄卢纶》,则表达了对友人的孤寂的慰情:“暮雨萧条过凤城,霏霏飒飒重还轻。闻居此夜东林宿,听得池荷多少声!”而李商隐那首有名的《夜雨寄北》给我们的感受更加真切:“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”。
一阙雨霖铃,涵泳了多少愁绪纷纷,就是某些莫名其妙的郁积,也大可